目录

  1. RSEI简介及应用背景
  2. 长时序遥感数据获取与预处理
  3. RSEI计算原理与Python实现
  4. 植被物候提取技术与代码示范
  5. 时空变异分析与归因方法
  6. 结合大模型ChatGPT与DeepSeeK的融合应用
  7. 项目示范流程与Python关键代码
  8. 典型案例与扩展应用
  9. 参考资料与学习资源

1. RSEI简介及应用背景

  • RSEI(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) 是基于遥感数据综合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数,整合了植被指数、湿度、干旱和热力学信息等多维生态参数。
  • 广泛应用于生态监测、环境变化评估、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。
  • 长时序分析可以揭示植被动态、物候规律和生态演替过程。

2. 长时序遥感数据获取与预处理

  • 典型数据源:Landsat系列、MODIS、Sentinel-2等,获取长达十年以上的时序影像。
  • Python工具:
    • rasterioGDAL 用于影像读写与裁剪
    • geopandas 用于矢量边界处理
    • xarray 用于多时序数据管理
    • numpypandas 进行数据计算和管理
  • 预处理步骤:
    • 大气校正(可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或开源工具)
    • 云和阴影去除(Fmask算法)
    • 影像配准与重采样
    • 时间序列构建与缺失值插补

3. RSEI计算原理与Python实现

RSEI通常通过主成分分析(PCA)将归一化后的生态指标(NDVI、湿度指数、干旱指数、地表温度等)合成,得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数。

  • 主要指标:
    • NDVI(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)
    • Wetness(水分指数)
    • Dryness(干旱指数)
    • LST(Land Surface Temperature)
  • Python示例:
import rasterio
import numpy as np
from sklearn.decomposition import PCA

def normalize_band(band):
    band_min, band_max = np.nanmin(band), np.nanmax(band)
    return (band - band_min) / (band_max - band_min)

def compute_rsei(ndvi, wetness, dryness, lst):
    # 归一化
    ndvi_n = normalize_band(ndvi)
    wetness_n = normalize_band(wetness)
    dryness_n = normalize_band(dryness)
    lst_n = normalize_band(lst)
    # 构建数据矩阵
    data = np.stack([ndvi_n, wetness_n, dryness_n, lst_n], axis=0).reshape(4, -1).T
    # PCA降维
    pca = PCA(n_components=1)
    rsei = pca.fit_transform(data)
    rsei_img = rsei.reshape(ndvi.shape)
    # 归一化RSEI
    rsei_img = normalize_band(rsei_img)
    return rsei_img

4. 植被物候提取技术与代码示范

  • 利用长时序NDVI或EVI时间序列,通过峰值检测、阈值法、滑动窗口等方法提取绿叶展开、旺盛期、落叶期等物候阶段。
  • Python常用工具:scipy.signal的峰值检测函数,pandas时间序列处理。

示例:检测NDVI时间序列中峰值对应的生长季节

import numpy as np
from scipy.signal import find_peaks

def extract_phenology(ndvi_ts, threshold=0.3):
    peaks, _ = find_peaks(ndvi_ts, height=threshold)
    return peaks  # 返回峰值索引,即物候关键时点

5. 时空变异分析与归因方法

  • 利用统计分析(趋势分析、相关性分析)、空间分析(热点分析、分布变化)结合气候、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进行归因。
  • Python工具包:statsmodels做时间序列趋势检验,PySAL做空间统计分析,matplotlib/seaborn可视化。

6. 结合大模型ChatGPT与DeepSeeK的融合应用

  • ChatGPT
    • 辅助生态指数计算代码生成与调试
    • 解读生态环境动态变化机制、文献解读
    • 生成报告与自动化数据分析流程设计
  • DeepSeeK(深度遥感分析AI平台):
    • 结合Python进行遥感数据智能处理
    • 自动目标提取、语义分割和生态指标反演
    • 长时序动态监测及异常检测
  • 融合示例思路:先用DeepSeeK进行数据智能预处理和高精度特征提取,再用Python自定义生态模型,最后利用ChatGPT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和代码脚本。

7. 项目示范流程与Python关键代码

步骤内容描述关键工具/库
数据采集获取多时相遥感影像Google Earth Engine API, rasterio
预处理大气校正、云检测、数据裁剪GDAL, Fmask
生态指标计算NDVI、湿度指数、干旱指数、LST提取numpy, rasterio
RSEI合成PCA合成生态指数sklearn
物候提取NDVI时间序列峰值检测scipy.signal
时空分析变化趋势、相关性与空间统计statsmodels, PySAL
结果可视化地图和时间序列图绘制matplotlib, geopandas
报告生成与智能辅助ChatGPT辅助分析及报告编写OpenAI API

8. 典型案例与扩展应用

  • 大尺度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(如黄土高原、三江源等)
  • 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估与规划
  • 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响应分析
  • 生态灾害(火灾、干旱)影响监测及预警

9. 参考资料与学习资源